鲁先圣简历
鲁先圣,1963年生,山东省嘉祥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诗学会会员,教育部十一五课题组文学专家,山东省作家协会散文创作委员会委员,故乡山东省嘉祥县作协名誉主席。
《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特别关注》《格言》《思维与智慧》《语文报》等知名报刊签约作家。《北京青年报》《山东青年》《济南时报》《西部商报》《生活日报》《辽宁警刊》《深圳晶报》《党员干部之友》等报刊专栏作家。
散文集《持续地敲门》获得第十八届全国孙犁散文奖、2009年度冰心图书奖,随笔《法兰西的良心和尊严》获得第五届(2015)鲁迅杂文奖特等奖。
曾任职《山东青年报》编辑记者、《联合日报》专题部主任、新华社山东分社《党建参考》执行主编。
主要著作《信念的力量》《一味芬芳,向暖而生》《杰出的中国母亲们》《在历史的深处徜徉》《持续地敲门》《人生都可以如诗如梦》《留下麦穗给过路的人》《请把脚步放轻些》《时光的恩赐》《幸福是游移不定的》《黎明的珠露》《我们很近又很远》《点亮青少年心灵的人生感悟》《苍茫人生》《智者的幸福》《原上树》《伴你读名著之水浒》等,共出版上市文学专著与合著近50部,660多万字。
近年来,鲁先圣在书画艺术领域异军突起,以知名作家身份,在济南七星台风景区、革命老区沂南、故乡嘉祥县等地创办多处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鲁先圣书院”,书画作品多次参加省内外书画展览,在山东省文化馆、济南舜耕会展中心展览中作品获得好评。山东卫视、济南日报等媒体专门就书法成就进行了专题采访报道。被媒体誉为山东作家书画艺术的代表性人物。
书法及国画作品以高古、典雅、素朴、简静的文人风格,在齐鲁书画艺术界独树一帜。现为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山东分院副院长,鲁先圣书院院长。
“先圣”之风 德才并行
任何一位作家的作品,无一例外会打上时代的烙印。大量丰富生活阅历的积淀,往往能够在作家笔下喷薄而出,迸射出最撼动人心的力量,产生最深邃的思想。
2019年1月27日,鲁先圣的新作——《信念的力量》,在山东书城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和报告会。以笔者视角,此散文集既能管窥鲁先圣一脉相承、涵养已成的文气,又能彰显鲁先圣近期散文创作的思维方向和精神境界。
本文作者(左)与鲁先圣在济南七星台鲁先圣书院
笔者有幸与先圣兄相交多年。他笔耕不辍,是名副其实的多产作家,已经出版和读者见面的有《时光的恩赐》《人生都可以如诗如梦》等专著、合著几近40部;同时还兼任多家知名报刊的专栏作家。其中,散文集《持续地敲门》 获得第十八届全国孙犁散文奖、2009年度冰心图书奖;随笔《法兰西的良心和尊严》获得第五届(2015)鲁迅杂文奖特等奖。
鲁先圣出版的部分著作
如果选择几样事物,来代替这些跳动的文字所展现的意境,那一缕袅袅盘旋的炊烟、一个孜孜躬行的身影、一双殷殷激励的目光将是首选。三个频繁闪现的意象,似蜿蜒的游龙穿梭于书籍篇章,似神秘的解读密码浮现于字里行间,共同擎起了鲁先圣文学作品的钟鼎。
袅袅盘旋的炊烟氤氲出厚德载物的品行
炊烟是笼罩在鲁先圣心头的一片积雨云,敏感而又善感的作家会因了一个雨中等候的身影、一根枯槁的白发、一方清澈的坑塘,以致云腾化雨,淋湿一颗游子的心。炊烟又是积聚在鲁先圣心中的一个情结,缠绕得如此的紧致、倔强、深入骨髓,时时被动牵引而又欲罢不能。
“袅袅的炊烟在房屋的脊梁上盘旋,在树梢的鸟巢旁飘荡,在胡同的拐角里踱步,最后都凝聚成片片朦胧的烟霞。那温暖的烟霞里,有母亲的呼唤,奶奶的目光,也有父亲洪钟般的声音。”(《遥远的炊烟》)童年和少年或快乐或痛苦的记忆都已成为永恒,都已成为记忆深处最珍贵、最值得珍藏的宝藏;它纯净的不容一粒沙子,简单的连语言都显多余,真挚的让人动容。
少年鲁先圣(10岁)与自己的父亲、母亲
炊烟的意象里,不可或缺的当然是母亲。当羸弱的母亲在细雨冷风中等待自己的儿子归来时,鲁先圣感情的闸门断然崩塌;当告别了母亲,就要离开村口时,鲁先圣情不自禁在内心呼喊:“母亲啊,我除了给了您一头白发,还给了您什么?我的真正已经风烛残年的母亲,明年的今日,您还能在村口接自己远方的儿子回家吗?”
虽然内心充斥着“子欲孝而亲不待”的遗憾,但正是有了这种情感的存在,我们的民族才得以发展,血脉得以延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鲁先圣对此有深的感悟。他立下誓言:“我年轻的时候,对故乡有一个庄严的承诺:等我踏遍世界寻找到最美的珍珠,等我追回失去的每一段时光,等我完成艰辛的使命,我一定要成为故乡大地上的一支熊熊燃烧的火把,照亮故乡的每一寸土地!”( 《拆掉你的帐篷》)
鲁先圣书院(鲁东村梅园)
这是一位心存感恩之念、志向高洁的年轻人的承诺,也就此开启了他对故园的反哺,一发而不可收。从为乡亲们解决一点实际困难,到捐资为村里修建公路、通过自己的文化影响力为村里招商引资、建书院、购图书、开讲座,为村民构建硬件设施,提供阅读学习的机会,为村庄营造浓厚的读书和学习氛围,鲁先圣把自己的一腔热血无怨无悔抛洒在哺育自己成长的热土之上。就在2019年3月份,鲁先圣的家乡鲁东村获得济宁市文明村称号,嘉祥县美丽乡村评比第11名,黄垓镇评比第一名。在《赠人玫瑰》一文中,鲁先圣回忆说:“尽管我对这些事情(帮助乡亲们——笔者注)的印象早已十分模糊,但是我的内心却十分欣慰。我的举手之劳帮助了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这是多么大的人生幸福。”
嘉祥县黄垓镇鲁东村创建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纪实报道(《济宁日报》2019-03-17)
鲁先圣人品高洁,他的字画受到了藏友们的普遍关注,市场价值不菲。但在扶持和资助贫困大学生时,鲁先圣挥毫泼墨,将自己的关切之情化作一幅幅珍品,分毫不取,慷慨馈赠。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对于美德,我们仅止于认识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努力培养它,运用它,或是采取种种方法,以使我们成为良善之人。鲁先圣正是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这句名言。
孜孜躬行的身影勾勒出天道酬勤的坚持
读鲁先圣的文章,最直接的感受是亲近、亲切,仿佛身临其境,这与他高处着眼、小处落笔的行文风格密不可分。鲁先圣绝不夸夸其谈、天马行空,也不追求辞藻的华丽、恍惚人眼,而是以我笔写我心、写我行。
书籍是人类成功的阶梯。童年的鲁先圣懵懵懂懂,还不了解成功的含义,但正是书籍成就了他的梦想和高度。受当时社会现状和家庭条件所限,酷爱阅读的鲁先圣最苦恼的事情就是常常陷入“书荒”。于是,方圆几公里之内村庄人家的书籍就成为了鲁先圣“觊觎”的目标。拜年、走亲戚、去小伙伴家玩耍……都成了他“搜罗”书籍的好时机。当其他小伙伴痴迷于游戏的玩耍时,鲁先圣却捧着一本书读成了一道风景。邻村的乡亲们可能不知道他的名字,可都用一个称谓来标记他:一个爱看书的孩子。
在《我的人生之路:满意的答卷》中,鲁先圣这样描述他的初中生活:“三年中,我不记得有星期天和节假日,大家都是凌晨起床,半夜休息,夜以继日地刻苦攻读。三年的时光很快过去了,我没有辜负自己的辛苦,毕业的时候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重点高中,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即使现在,鲁先圣还延续着他的作息习惯,每天凌晨四点起床,读书、写字、写文章。当有人在朋友圈点赞时,他幽默地说:“你们点赞迟了,我发朋友圈的时候你们知道我凌晨起床进行早课,你们知道吗?没有朋友圈的时候我就已经这样做了。”
“读书好比串门儿,——隐形的串门儿。……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读书是风雅乐事》)谈到读书,鲁先圣直言心目中没有偶像,效仿别人的东西味同嚼蜡,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判断所选择的道路才是适合自己的,但这并不妨碍他向先贤们学习,“我比较喜欢泰戈尔和沈从文,我比较尊重鲁迅,我常常看叔本华和尼采的书,仅此而已。”(《偶像》)
印度诗人泰戈尔在面临最后时光时,痛苦地说:“我哭,不是因为怕死,而是我写的诗歌越来越好,我的心还像个孩子,我的灵感越来越多,到现在我才感觉自己正要写出真正的诗歌,而现在我却要走了。”(《泰戈尔含泪而逝》)鲁先圣感慨泰戈尔的思想高度和精神境界,更加珍惜当下、珍惜时间,用有限的生命创造更多的生命价值,追求和实现人生更多的意义。每天通过书籍和古代的先贤交流,和现代的大家握手,见贤思齐的鲁先圣不断丰满着文学创作的双翼,使这只孔武有力的雄鹰以更加飒爽的姿态翱翔于澄蓝广阔的天空之中。
殷殷激励的目光聚焦成青出于蓝的渴望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鲁先圣的文学创作和书画艺术造诣颇高,他的思想境界和人格魅力更是为晚辈垂范。来拜访鲁先圣的亲朋好友,或者为一签名远道而来的热心读者,他都热情接待,有求必应;特别是为一睹作家风采携带子女前来,渴望指点一二的读者来访,鲁先圣更是来者不拒。即使是百忙之中,他也抽身出来,与小读者见面、谈心。不仅如此,他还会在新书的扉页上写上勉励的话语,并郑重签署上自己的姓名。
鲁先圣感慨前人的博大胸怀和率先垂范,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他也时时关注青年人的成才,把殷切的目光投向努力想有所作为的年轻人身上。
英子是位17岁的残疾姑娘,未上过学但很爱好文学,她邀请鲁先圣在她生日那天去家里做客,当面看看她的习作。鲁先圣如约而至,给了英子一个莫大的惊喜。他告诉看着眼前这个对未来充满期待和梦想的姑娘:“英子,你一定行的。你知道吗?你的生日,像耶稣的生日一样值得庆祝!” 在《一个叫英子的姑娘》中,鲁先圣记述了这样一份令他终生难忘的邀约。
在《人生的信念》中,鲁先圣向青年人发问:你正在做的事业,有哪些值得你一生追寻?答案有太多,太多。他给出的答案是:确信奋斗方向,树立人生信念,珍惜当下!只有这样,才能“把每一天都过得有声有色,不负青春,更不负岁月”。他还把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创作感悟与年轻人共勉:“确立目标之后要专心致志、心如磐石,勇敢坚定地向着目标前进,一直前进。”(《安身立命》)
鲁先圣是惜时劝学的坚定笃行者。他把取得的成就归因为才情之外对于时间管理和利用的精细上,在这一点的看法上,他与台湾作家刘墉可谓如出一辙,他甚至把刘墉称为“把自己的时间精确到分钟的人”。他常常勉励青年人:“人的一生没有多少时间可以支用,自己有更重要的事情做,每一分钟都要用到刀刃上。
这就是鲁先圣,竭尽所能为年轻人拨开人生之路上的迷雾,指引他们看清前行的方向。正因如此,鲁先圣的《信念的力量》、《精神的脊梁》等作品被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信念的力量》、《绿色的春天》、《人生的偶像》等作品被选用为中高考的试题材料。
责任编辑:李久彪
本文内容转载自:2019年第4期《中国人物传记》,原标题《“先圣”之风 德才并行——著名作家鲁先圣作品意象解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原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